2020-11-16 19:02
它伴随着社交电商和微商而出现的,但它却不是这么一个局部的概念,事实上它已经悄然改变着整个营销格局。5 月 17
日,百度发布了十四年来首次出现亏损的 2019 年一季度财报,这也是私域流量影响的结果。于是我们需要站在更大尺度上重新审视营销格局与私域流量。
这里的“流量”不是指移动联通的流量套餐,流量套餐里的流量指的是通信数据量。而互联网里,流量指的是网站的访问量。
PV(page view)指的是页面浏览次数,放在公众号里就是阅读数。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很可能一个用户访问了多个页面,也很可能打开一个页面还没看完就关了,这种情况很难说是有效的流量。
于是我们使用更多的是 UV(unique visitor),指的是网站访问人数,不管你打开过多少页面都算一个人。
简单来说,流量就是有多少人来了你的网站、公众号、APP、网店。如果你跳出来想,流量与互联网其实没什么直接关系。
电视台也有流量。到了除夕晚上 8 点,人们都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于是春晚就拥有了世界上同一时刻最大的流量。
步行街也有流量。什么时候去重庆解放碑步行街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密密麻麻的人群。
流量早就存在,只是因为互联网的兴起,大家认识到这个词而已。那么这些流量是属于谁的呢?谁能拿来变现呢?
对于网站而言,流量是属于网站主的。淘宝的流量属于阿里巴巴,百度搜索的流量属于百度。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流量是属于电视台的。春晚的流量是属于央视的。
我们又发现对于步行街和电视台是两种不同的流量,于是可以将流量按照所有权划分为两类: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
然而实际上,绝对的公域流量是不存在的,任何区域都有主管单位,比如步行街是有步行街管委会的,在步行街上开店时候要给管委会交租金。甚至连公园都是有管理处的,摆摊设点也是要交租的。
一家商场开在步行街上,商场里的流量相对于步行街就是私域流量,而步行街的流量相对于商场就是公域流量。
从百度搜索结果里打开了淘宝,淘宝里的流量相对于百度就是私域流量,而百度的流量相对于淘宝就是公域流量。
从淘宝里打开一个网店,网店里的流量相对于淘宝就是私域流量,而淘宝的流量相对于网店又成了公域流量。
公众号的流量相对于微信就是私域流量,微信的流量相对于公众号就是公域流量,但是微信的流量相对于苹果 IOS 就是私域流量。
之前我们看到很多文章对私域流量的定义,基本都是站在电商的或是自媒体的局部领域相对于淘宝或者微信来进行的定义。例如:
私域流量,是商家可以自己去把握的流量,也就是我们最近一年都在强调的例如:微淘流量、直播流量、群聊等渠道引进的流量,统称为私域流量,微淘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私域的定义是,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私域通
私域流量指的是需要通过沉淀及积累来获得的、更加精准、转化率更高的垂直领域流量。主要例子有微信公众号内容推文带来加微信的用户、微信朋友圈分享进群的用户、淘宝直播粉丝等等。
看完上面这个部分,你可能已经发现,私域流量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就存在。但是为什么现在被提出来,又受到如此的重视呢?
原因是私域流量的私域正在逐层裂变,裂变后的更小私域已经到了个人的维度。于是我们突然之间强烈感觉的到它的存在。
过去顶级私域流量主——央视可以触达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只要能在央视上唱首歌就能成为全民明星,只要在央视上打个广告就能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当年无数企业不惜用尽所有资金外加外债,去争夺央视标王,就是因为这是一场必赢的豪赌。
无数品牌正式借助央视强大的私域流量一炮走红。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秦池酒和爱多 VCD。
1995 年,山东临朐县一县属小型国有企业的秦池以 6666 万元抢摘“王冠”后,次年收入便高
1997 年,28 岁的爱多 VCD 胡志标以 2.1 亿元戴上“标王”桂冠,当年便实现 16 亿元营收。
2013 年 11 月 18 日,第 20 届央视招标会依旧在梅地亚中心举办,但是这次没有了充气拱门,没有了气球,没有了各种条幅,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冷清和萧条。同时这次也是央视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对外公布招标数据,因为数据实在不好看。
这是央视流量模式的转折点,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流量衰落。如今央视广告收入已经跌出三甲, 甚至低于京东的广告收入。
虽然他们远不及央视当年的流量强大,但是他们在各自的私域里成为该领域的公域流量。像百度、淘宝、微信这样的私域流量,相对于他们平台上的小私域,他们太大了,让人感觉它就是公域。就如同中国之大,让我们感觉这里就是公域,但是相对于地球,它显然是私域, 相对于宇宙,那便是极其微小的私域。
PC 互联网时代,大家上网的入口就是百度。懒得记网址,就从百度一搜。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所有网站都要对百度十分友好。
那时候流行的一个词叫“SEO”——搜索引擎优化。优化什么呢?优化自己的网站,以便让百度更好的索引(找到)自己的网站。
当用户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时候,能更大概率展现自己的网站,进而打开网站,成为自己的流量。
为了占得先机,大家甚至愿意花大价钱去直接购买百度的前排 VIP 位置,这就产生了另一词“SEM”——搜索引擎营销,让用户搜索关键词的时候一定能在第一页前排看到自己的网站。虽然花钱,但是比 SEO 来的快多了,所以莆田系医院就很喜欢采用这种方式来推广,这也造就了百度的核心生意“竞价排名”。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少再打开浏览器去看内容,自然也就很少去用百度搜索,因为你想看的东西都在一个一个的 APP 里,点击图标就能直接打开,体验远远好于网页的效果。
比如,你想聊天就直接打开微信,你想看视频就直接打开爱奇艺,你想新闻就直接打开今日头条,你想买东西就直接打开淘宝。根本用不着打开浏览器,再在百度里搜索,再点击打开。你可能会想,百度为什么不在手机上继续索引微信、爱奇艺、关键词优化。今日头条、淘宝的内容呢?这样,大家还会首先打开百度。因为,人家不愿意!微信、爱奇艺、今日头条、淘宝,发现用户已经不再经过百度,而是直接到达自己的 APP, 那就没有必要在对百度友好了,至少在手机端。于是即便百度想索引他们的内容,他们也不让百度索引。
这就让百度尴尬了,于是被逼无奈,自己开始做信息流。在 2019 年春晚花了 10 亿推自己的 APP,又花了很多钱做百家号和熊掌号,希望建立自己在移动端的强力产品和内容体系。百度被截胡了,用户不去百度了,百度的私域流量减少了,企业在百度的营销投入也就减少了。
从 2015 年开始百度营收增速就大幅放缓,最近两年百度的广告收入占比连续下降,2019 年一季度财报出现了 2005 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而内容为王的背后是产品为王,微信、淘宝、抖音的内容是因为强有力的产品而产生的。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微信的私域流量进一步被分裂成上千万的公众号。每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个小小的私域流量。因为粉丝对他们的关注,使得他们每次的推文都能直达用户,也就完成了一次曝光。但这还没完。
从个人海淘开始,人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经营的商家。再经过微商的兴起和拼多多的助推,让我们发现原来每个个体的朋友圈就是一个极微私域流量池。
恰恰是因为我们身边的朋友的华丽转型,让我们意识私域流量的存在。极微私域流量因为到了最小维度,很近很小很具体,不再像超大私域流量感觉像公域流量。